跳到主要內容

醫學新知

依種族與族裔分析的乳房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

發佈日期: 類別: 點閱數:6

有一篇2020年研究利用美國全國性癌症登記資料——監測、流行病學與最終結果計畫(SEER, Surveillance, Epidemiology, and End Results),分析2000–2020年間乳房的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(ALCL,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),特別關注與乳房植入物相關的亞型:與乳房植入物相關的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(BIA-ALCL, Breast Implant–Associated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)。研究發現,美國乳房ALCL的發生率近二十年明顯上升:從2000–2004年每一億人每年約3–4例,上升到2015–2018年的14–19例;此趨勢與「粗糙面」乳房植入物的使用被認為有關聯。

進一步按種族/族裔分析,2000–2020年平均發生率(每一億人每年)顯示:非西語裔白人約11.6,西語裔7.5,非西語裔黑人3.5,亞裔/太平洋島民0.9,呈現明顯差異(部分族群因病例稀少,信賴區間較寬,解讀需審慎)。

研究團隊推論,這些差異更可能反映「誰較常接受美容性乳房植入手術、就醫可近性與通報行為」等因素,而不是一般淋巴瘤整體趨勢的變化;雖然也有文獻提出如BRCA等基因可能參與,但難以單獨解釋族群差異。

本研究的優勢在於使用覆蓋廣、驗證完整的全美國癌登資料,可較客觀地估算疾病發生率並比較族群差異。

不過也有重要限制:SEER缺乏植入物使用細節(例如是美容性隆乳、重建手術或對側重建),無法辨識植入物表面型態與暴露時間,且以編碼估計病例數時雖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, U.S.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)同期通報數量接近,但敏感度與特異度仍有限;總體而言,這些編碼組合仍可提供可信的發生率範圍。

同時,既有研究顯示接觸粗糙面植入物可能增加BIA-ALCL風險,值得持續監測。

總之,乳房ALCL屬罕見疾病(研究以「每一億人每年」為單位呈現),但若曾接受乳房植入且術後多年出現單側乳房腫脹、積液、硬塊或疼痛等變化,應及早就醫評估。臨床與政策端則應追蹤不同族群的植入物使用型態與安全性,關注延遲發生的BIA-ALCL風險,並留意其他與植入物相關的惡性腫瘤(如鱗狀細胞癌)之流行病學動向。

 

參考文獻:

Kim, D. K., Lowe, L. S., Neugut, A. I., Yu, J. B., Cheng, S. K., Kachnic, L. A., Horowitz, D. P., Rohde, C. H., & Kinslow, C. J. (2025).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of the Breast by Race and Ethnicity. JAMA network open8(9), e2528013. https://doi.org/10.1001/jamanetworkopen.2025.28013

最後更新: